电子行业的信息化现状,可以从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投入和企业IT应用三大方面反映。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
对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而言,衡量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主要方面。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电子行业中,53%的企业达到了中级以上水平,即信息化覆盖5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并且信息系统统一规划、数据集成度高;但是,只有不到5%的企业达到了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集成化最优控制的高级水平。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电子企业仍处在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使用的初级阶段。因此,电子企业还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导向目标,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业务类型匹配,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匹配。
其次,企业信息化水平可以从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程度与业务部门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业务部门的参与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目标更加紧密的结合。分析表明,电子行业,业务部门拥有支配权的比例平均为47%左右,不足50%。其中信息化发展越好的企业,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越高。所以,对大多数电子企业来说,提高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是完善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二、企业信息化投入分析
在电子行业中,IT专业人员占总员工的3%左右,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2.9%。与其它制造行业相比,电子业的IT专业人员比例和高学历人员比例都明显偏高。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其IT专业人员和高学历人员比例又是远远低于服务、金融等其他行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电子企业应该在提高企业中IT专业人员和高学历人员人数上下功夫,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
资金投入分析可以从信息化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和年度企业信息化投入与年度销售收入的比率等方面来看。对电子企业而言,信息化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和年度企业信息化投入与年度销售收入的比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逐年递增。不过,对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和国外企业的投入比例,电子行业信息化建设离成熟阶段还相距甚远,需要不断地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前进。
三、信息化策略
从电子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突破、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及行业信息化突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的信息化,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强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三是注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和企业整体决策水平;四是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集群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电子企业的信息化可以采取以下基本策略:
1.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流程调整与重组。
即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的适当地调整,使得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最佳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工作。鉴于电子业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已日趋完善,中小企业在流程重构中要特别注重与大企业的技术与商务的沟通能力建设。
2. 精心规划,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是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改善经营管理同步进行,同时要有准确的基础数据和高效的技术设备,系统只有运行在准确完整的数据和高效的技术平台之上,才能发挥实际效用。
3. 注重实效分析,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在自行开发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应遵循在清楚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满足要求的供商中最佳适配者。这些方案提供商应能够提供必要的开发工具、软件文档、售后服务与支持、以及信誉和稳定性等重要保证。
4. 重视人员培训,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意识的培养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企业高层与各业务部门的主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充分重视是项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要对涉及的员工,特别是业务人员积极培训,在观念适应的基础上,使他们掌握不同程度的技术知识与业务知识,以实现系统的顺利交接,以便能够独立维护自己的核心数据。
电子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内部产品开发、制造和管理效率,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网络的效率,并依托客户关系管理来赢得和保持外部客户的满意,进而将所有这些工作系统性的集成起来,建立一个大协同的环境,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全部过程和信息,最终实现从大批量重复生产向对市场敏捷反应的客户化生产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