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最为惨烈、与国际接轨也最为彻底的传统产业。从80年代到现在,电子企业的竞争,走过了从质量到成本、到规模再到市场的历程。
电子行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电子行业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电子产品属于稀缺奢侈消费品,只有少数定点企业生产,实行配额制供给,满足少数人的生活需求。由于生产企业少,产量规模小,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行业,属于轻工业的一个分支。
1.快速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
中国电子行业在八十年代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日本电子产业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日本电子企业主要依靠提供技术、转让生产线与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企业合作,目前国内许多电子企业的生产线就是那时从日本引进的。在早期计划经济模式下,电子行业以核定定点生产厂的方式管理安排,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电子企业只要求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2.调整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电子业开始了一轮比较激烈的洗牌,在电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大规模、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利用水平为目标的生产策略,这种策略抓住了商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形成了一批电子集团企业。
3.成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90年代中后期,电子产品品种日趋齐全,形成较全面的产品体系,电子市场没有出现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电子行业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市场竞争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突出特色。同时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行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陷入产品库存急剧上升、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之中。大企业集团在质量、成本、生产规模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电子行业面临以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的新的一轮竞争。
4.洗牌升级阶段(21世纪初至今)
从技术层面来看,行业外部的企业可以轻易地进入本行业,从而导致近年来电子行业不断出现新的竞争者。同时电子技术更新的步伐也非常快,新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跟不上节奏的电子企业也很容易被淘汰。
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内电了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低层次和需求压抑的过剩经济仍是国内经济的主要特征,供求失衡的局面还将继续发展。
|